本帖最后由 惺惺相惜 于 2018-2-19 21:37 编辑
九尾狐的传说
传说,在很早很早的时候,障日山是飞禽走兽的乐园,有个修炼成仙的九尾狐,做它们的头儿。自从山下出了几家猎户,障日山上就不安宁了,飞鸟不敢唱歌,走兽不再戏耍,死的死,逃的逃,好不凄惨。 起初,九尾狐为了搭救它的伙伴们,总是躲在暗处处个警报,可有些小家伙贪玩儿,还是被猎户们收拾了。后来,九尾狐干脆变个拾草的村姑,猎手们走到哪里,她就跟到哪里,猎手们瞄准什么,她就像赶小鸡似的:“起一号,起一号”地喊叫,因而尽让猎手们扫兴,为此,为首的猎户常发誓说:“打不死障日山的九尾狐,算俺常仁孬种!” 九尾狐在山上住久了,闷得慌,时常变作一个白胡子老汉,到瓦店集上喝酒看牌,别看喝酒光喝醉,看牌可没输一回儿,赢了钱它又不要,只图个欢乐痛快,集上碰见常仁卖山货,总要说他几句:“少去山上转悠。”每当遇上那个讨厌的老汉,常仁的山货不是卖不了,就是卖低价,为此,常仁窝了一肚子气,就是没找着地方出。 这年腊月二十三,正逢瓦市大集,那白胡子老汉笑嘻嘻地进了一家酒铺,被常仁瞅上了。常仁见那老汉喝得起劲,就暗中送给店主一串钱,嘱咐一定要把他灌醉,自己躲在一边瞧火候。这一天,冷得猫咬似的,老汉贪杯,不一会儿就沾酒了,店主一个劲地劝酒,又免费送上几碗,老汉推辞不脱,不喝不喝又进去三碗,等到起身告辞时,已经摇摇晃晃走路费劲儿了。 老汉走出集来,哼着当地的九姑子戏,顺着弯弯的小路往回走,常仁呢?在背后不远不近,紧走紧跟,慢走慢跟,一直尾随到障日山下。这时,老汉爬上一个陡坡,不料酒性发性,一骨碌滚进一个土坑里,心里话:哟,又利索又避风,正好……老汉迷迷糊糊说着,倒头就打起呼噜来。 常仁赶到山脚下,不见了老汉,正要发急,忽然看见九尾狐睡在旁边的土坑里,心里话:娘的,真是冤家路窄,顺手往枪管装药。 那九尾狐果然机警,轻轻一点窸窣声,便一骨碌爬起来,就在睁开眼皮的一刹那,常仁的枪口就顶住了它的脑灵盖儿。 “大哥饶命!”九尾狐哀告着。 “休想!”常仁两眼冒着火星儿。 “大哥呀,若是饶了我的一条命,我保你五谷丰登,长命百岁!” “不行!” “大哥呀,若是饶了我的一条命,我保你人丁兴旺,财源茂盛!” “不行!” “大哥哟,若是要了我的这张皮,顶多值四吊……” “通”的一枪,九尾狐话没说完就被打死了。 转过年来是正月,常仁猛吃猛喝十多天,这一天没钱花了,忽然想起那张狐狸皮。他把它卷了卷,挑在枪筒上,去找铺子,到了瓦店集上,把皮递过去,皮货商握在手里翻来覆去摸不够,连称:“好皮!”不过又说老了点儿,暖性差,常仁一把夺过来,说:“你真不识货,痛快点,给多少吧?” 皮货商使了使劲伸出四个指头:“四吊!” 常仁把眼一瞪,挑起那张皮,头也不回走了。他憋着一肚子气来到朱解铺子上,先递上烟荷包,后递过皮去。皮货商托着皮,眼睛一亮,舍不得放下,他对着案板量了量,说道:“不瞒大哥,顶行市,四吊!” 常仁一把抄起那张皮,说道:“掌柜,留着你那四吊钱吧,俺不卖!”说完就退出铺子。 从朱解出来往西,是通县城的路,路上,常仁忿忿地想:乡下铺子就知道赚钱,我到城里卖卖试试。他进了城里铺子高声嚷着:“掌柜的,这是三九猎的上等货,您看这板子、毛眼?” 皮货商接过皮去,边摸摸,边敲敲,然后把常仁拽到一边去,贴着耳根说:“给你个大价!”说着,把四个指头插在常仁手心里,常仁傻眼了,鼓了半天说:“再加加!”皮货商摇头,常仁狠了狠心,说:“四吊就四吊!”接过铜钱,数都没数,揣进怀里进了馆子。 下午喂牛的时候,常仁东倒西歪地爬上障日山后尾,坐下来,想咂上一袋烟醒酒,迷糊中,忽然看见先前那个土坑里,又有两只小狐狸。这时,窝囊气又上来了,他把烟锅一扔,装上铁砂就“通”的一枪,这一枪不打紧,两个孩子哇地哭了。 常仁跑过来一看,正是自己的一男一女,旁边还放着两只草篮,看到两个孩子血流满面哭爹叫娘,常仁长叹一声,挽着两个孩子回家了。 回到家里,常仁把火药、铁砂倒进东大河里,把猎枪砸巴砸巴,投进铁匠炉里,从此安安生生务农,再不打猎了。 [附录]九尾狐的故事,最早见于古籍《山海经》。该书记载在青山中生有一种野兽,形状与狐狸相似,生有九尾,叫声如婴儿啼哭,能吃人,但人若食其肉,可避邪气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