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阳湖生活--临港新区人自己的社区网络平台!
欢迎注册:松阳湖生活网 找回密码

松阳湖生活

搜索
查看: 11545|回复: 0

焦建国校注《张氏短打拳》

[复制链接]

111

主题

9

回帖

658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58
发表于 2018-7-11 22:48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焦建国校注《张氏短打拳》





焦建国校注《张氏短打拳》


何松雪校勘的《张氏短打拳》,实乃难得的古籍珍品,可惜传抄错乱颇多,加上又是古文写成,许多青年人难以读懂,我改用现代简体字, 并加一些注解,以便理解。对错字、错句加以更真正,有些次序颠倒的地方,颠倒过来。凡我这样做的地方都用(),以求区别于原著。
焦建国
2017年


张氏短打拳


武术秘籍校勘记


    壬午岁末,(2001年底)予友(我的朋友)李东来,于京都购得古传武术秘籍旧钞本,(据说是翟青山用圆珠笔抄的古本)携来示予,以求校勘。予自少年即喜武术,年至弱冠(古二十岁加冠)而从军塞外,尚武禀赋难改,遂欣然应之。
    张氏短打拳,亦称绵张拳,为宇内名拳,渊源古老,明戚继光《纪效新书•拳经捷要》有载。此拳套路简捷,技击刚劲,力多爆发,身法快如闪电,手法势如破竹,数招之内致敌于死地。拳法至乾隆三十二年,张氏传人始辑录成篇,惜世代传钞,句读混乱,错字数千,难以卒读。予虽苦心揣摩,恐仍有未到处,恳请海内方家指正,以期再勘。
    癸未年(2003年)仲春,京东(天津)何雪松谨记。




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法 总序
(焦按:在海陵度我氏《玄机和尚秘授穴道拳诀》藏本中,题名为“张鸣鸮先生总序”)


且夫(语气词)有文事者,必有武备。余窃疑之,诗书戎马可并习乎?然自昔迄今,用武未始不可以佐文也,历代多有之;大圣人轩辕氏(黄帝)作矢,兵端肇开。(轩辕氏时,诸侯相侵伐,暴虐百姓,而神农氏不能制,于是轩辕氏乃“习用干戈”,开始了平暴乱的战争)。蚩尤征而垂衣裳,(蚩尤作乱,黄帝在“涿鹿之野”战败并杀死蚩尤,天下太平)。有苗伐而舞子羽;(尧之时,三苗在江淮、荆州多次作乱,于是派舜去把苗族人迁移到“三危”,平定了西南,同时还采取了一些其他措施,流放共工,平定了北方,杀死鲧,平定了东方,总之,除了文的教化外,还采取了一些武力镇压措施,才天下大定)。汤放夏而际宁,(商汤战败夏桀,把他赶到鸣条山,天下才安宁)。武克商而大定;(周武王战胜商纣王天下平定)。周公讨四国而天下定;(周武王死后太子年幼,由周公摄政,管叔、蔡叔、武庚及殷商的遗民叛周作乱,周公平定四国,稳定了初生的周朝政权)。孔子诛少正卯而鲁治;(孔子五十六岁时在鲁国担任大司寇兼宰相,杀了乱臣少正卯,鲁国大治,路不拾遗,男女行者别于途)。帝王将相,莫不以钺斧而臻太平者,非武佐文之明验哉?慎毋以诰戎为末务(千万不要把武备看做小事),视习练为细事也。
然肆(义:放纵)武莫先乎习拳。而说者(评论者)曰:“拳徒(只是)搏击也,何如器械之坚利”。不知弓矢戈矛之能卫乎身,不能使身善为用,何也?身与手不习也,手与器械不惯也,欲其得心应手也难矣。唯拳有身法焉,手法焉,步法焉,实武艺之根本也。一法不备不足以精器械者,必先练夫拳。拳不一家,而各擅其长,或善于掌焉,有顺掌、反掌、拜掌、托掌、单掌、双掌、鸳鸯掌之不一;或善于拳焉,有顺拳、反拳、冲拳、撺拳、横拳、圈拳、披拳、填拳、牵拳、钩拳之不齐;或善于肘焉,有顺肘、反肘、直肘、横肘、冲肘、斜肘、顶肘、顿肘、挫肘之不同;有善于膝焉,有左膝、右膝、撇膝、跪膝、顶膝、迎膝、缩膝、短膝之不等;或善于腿焉,有单腿、双腿、换腿、旋腿、踹腿、跟腿、钻腿、短腿、撖(音:汗,义:向下)腿、抻(同捵,拉长)腿、颠(单腿跳)腿之相分;或善于身焉,有进身、退身、反身、顺身、蹲身、跃身、偏身、闪身、伸缩身之各殊;或善于步焉,有长步、短步、直步、横步、闪步、点步、顺步、反步、勾步、曲步、纵步、挺步、实步、虚步、偷步、雀步之不侔(音:“謀”,义:相等),而彼有所长,此有所短,未若跌打抓拿之法,大成者也。(焦按:张这里推崇的是“抓拿跌打之法”,也就是这本书原本的书名)跌而不打则跌轻,打而又抓则打重,抓而不拿则抓松,拿而又跌则拿硬,若四时之错行而相资,如日月之代明而互用,形势与人同,筋节与人异,所谓拳之上乘者也。试言其手法则凭虚而入,不撄(音:应 义:纠缠)人之力,乘时而进,适中彼之窍。若僚之弄丸,循环而无端。如丁之解牛,游刃而有余。于身法,重如泰山之压,轻若鸿毛之飘,游扬处,花飞絮舞,变幻处,活虎生龙。若夫步也,且之且玄,难以觅踪。亦长亦短,无能把作。进则为排山倒海,退则为雨散云收,不图为拳之至于斯也。用之习技,不须另寻。故曰:习技莫先乎习拳。
余业儒也,而僻性好武,从拳操技,盖(文言虚词)有日矣,岂以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哉?正以身丁兵乱之世,(此“乱世”者,明末也)必不能端章甫而点兵笔,即谓之武能佐文也。
余尝录拳经数百首,(焦按:注意,录拳经数百首,非一家之言也。)并附诸械百法,编成一帙,实吾师陈松泉翁,少具侠气,重携金资,遨游海内,遍访名家,描摹神巧而成之者也,余不敢没其善,亦不敢私其美,出而云之同志,以为登坛一助云尔。
(焦按:此总序说明了最初《拳经》的来历,乃明末乱世之时,张鸣鸮的师傅陈松泉年轻时,携重金资,遨游海内,遍访名家,得拳经数百首,由弟子张鸣鸮编成一帙。由于很多人把张鸣鸮与张横秋误认为同一人,在年代和传承认定上造成了很大的混乱。随着近年来更多古籍的发现,“昧精本”明确指出张横秋师承张鸣鹗,张横秋自己也说他的武术来自家传,则张鸣鸮是张横秋的“家先人”无疑)


张横秋千金秘诀“问答歌”
(焦按:来自张鸣鸮老拳经)


1、问曰:势雄脚不稳何也?答曰:在势去意来。歌云:势若去兮要执狠,意旋回时身步稳,百骸筋骨一齐收,复手便顺何须愁。
2、问曰:弱可以敌强何也?答曰:在躲闪腾挪。歌云:躲闪空费扳山力,腾挪乘虚任人意,让中不让乃为佳,闪去翻来向他立。
3、问曰:下盘胜上盘何也?答曰:在伸缩虚实。歌云:由缩而伸带靠入,以实击虚量为力,下盘两足管在斯,撑拳托掌谁能敌。
4、问曰:斜行并闪步何也?答曰:在避冲逃直。歌云:避冲非斜势难当,逃直非闪焉能防,用横用直急赶上,步到跌时身见伤。
5、问曰:里裹与外裹何也?答曰:在圈里圈外。歌云:圈内自里裹打开,圈外自外裹入来,拳掌响处无间歇,骨节催残山也颓。
6、问曰:胜长又胜短何也?答曰:在插上按下。歌云:身长插上正相宜,身短按下一般齐,眼鼻心口肾囊上,下遭打损也昏迷。
7、问曰:短打胜长拳何也?答曰:在短兵易入。歌云:长来短接惯入身,入身跌拨好惊人,里裹打开左右角,外裹打入窝里寻。
8、问曰:步法能胜人何也?答曰:在用坚坠跪。歌云:坚脚弯兮后脚箭,前足为矢后足线,用坚推靠不能摇,坠跪勾挞随人变。
9、问曰:身法能压人何也?答曰:在排山倒海。歌云:一身筋力在肩头,带靠陡来山也愁,翻身用个倒海势,纵然波浪也平休。
10、问曰:拳法能克敌何也?答曰:在披窍捣窾。歌云:一身骨节有多般,百法投来无空间,谁能熟却其中妙,恢恢游刃有何难。
11、问曰:掌起能百响何也?答曰:在阴阳幻化。歌云:阴变阳兮阳变阴,反拖顺拖不容情,外手缠来怀中去,两手搬开奔耳丛。
12、问曰:勾挽能进身何也?答曰:在柔能胜刚。歌云:拳发腿来势难当,勾兮并挽柔弄刚,若人犯着勾挽法,进身横拖不须忙。
13、问曰:用膝能敌人何也?答曰:在上摧下击。歌云:两手相交乱扰攘,无心思到下盘伤,横直撇膝应穴道,纵是英雄也着忙。
14、问曰:轻勾能倒人何也?答曰:在手不在足。歌云:承手牵人将次颠,用脚一勾跌自然,足指妙在向身用,微微一缩望天掀。
15、问曰:跌法能颠人何也?答曰:在乘虚因势。歌云:乘虚而入好用机,见势因之跌更奇,一跌不知何去处,重体千斤似蝶飞。
16、问曰:拿法能夺人何也?答曰:在反筋紾(音:真,义:转也)骨。歌云:膂(音:吕,义:腰。广义:体力)力千斤真个奇,筋骨乘舛(音:喘,义:乱)任施为,紧夺不敢轻松放,神遣牵来莫钝迟。
17、问曰:抓法能破体何也?答曰:在便捷快利。歌云:进退轻挑称便捷,伸缩圆活快利间,体破血流屡屡是,指头到处有疤痕。
18、问曰:身法当如何操持?答曰:在收放卷舒。歌云:常收时放是操持,舒少卷多用更奇。一发难留无变计,不如常守在心头。
19、问曰:练法更如何得窍也? 答曰:在会意用力。歌云:筋力人身本不多,在乎用法莫蹉跎。心在何处力随往,上下一线似金梭。
(“何雪松本”丢失第20首问答歌,现据“曹本”补足)
20、问曰:拳法何由得精也? 答曰:在熟不在多。歌云:拳法千般与万般,何能精透没疑难。须知秘要无差漏,一熟机关用不完。


拳说小略
(焦按:以下应是张横秋所作)


拳说多端,不能备述,其中利弊,间可条呈。拳技之学,似无损益于战阵之功,不知坚硬手脚,活动身体,为初学入门之艺也。故存其事,著于书,以传于后世。拳者,活动其身,健利其手,轻固其脚,习而练之,然后乘隙捣虚,跌因打便,无不合法。而其妙也,颠翻倒插;而其猛也,劈砍抓拿;而其快也,活捉朝天;而其柔也,偏闪斜侧。广罗众善,遍访诸贤,择其最者,试而用之,果合理而循法,采合从之,自然手足相顾,形势相连,心眼相通,应敌制胜,变化无穷,到此地位,可以意会,难以言传,窈窈冥冥,人不得而窥其秘者,谓之神。俗云:“拳打不知,迅雷不及掩耳”,其此之谓欤。至于多胜,由于多算,岂可不是博学广记,万殊归于一本乎?不招不架,跌打无形,岂非通化存神,一法通于万用者乎?
古来拳法颇多,难以悉举,略述可以为则者数人,传于后学,以为证微也:如宋太祖之长拳三十二势,李先六步神拳,与夫猴拳,迷拳,四门短打,梅花死手拳,各拳势不一其形,拳无用法,(以上拳只有套路,没有用法)拳体不一称,其实大同小异,无非身步手法而已矣。今之有用有名者,(以下是有用法的)则温家七十二行拳,三十六合锁,二十四探马,八闪翻,十二躜腿,此亦拳之善者也。若吕洪之八下拳,势虽刚,犹不及绵张之短打。山东李半天之腿,鹰爪王之拿,千筋张之跌,张伯正之打,少林寺之棍,与青田棍法相兼。杨氏梨花枪法,与夫巴子拳棍,皆古今有名者也。然虽各有所长,而亦各有所短,不无有上而无下,有下而无上。且其中难免传之者差,学之者讹,誌其法,昧其理,逞聪明,执己见,以差传差,遂流为弊,学者尚之,不为全体器矣。(以上例举了当时流行的许多拳式,从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明末清初武术的发展状况,这里没有提到的拳种,大概是后来才出现的)倘能采集诸家拳法,频而遍之,兼而习之,化而用之,犹如常山之蛇,击其首则尾应,击其尾则首应,击其中则首尾皆应,所谓上下泽全,左右周密,无往而不利也。(这里再次说明了张氏拳是“采集诸家拳法,频而遍之,兼而习之,化而用之,”非“玄机和尚”一家之言也)
刀,枪,剑,戟,弓,矢,戈,矛,未有不由学拳而能得其精者。
凡学斯艺者,既得其法,必须求试,(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,就是,“必须求试”)切不可以败为愧,以胜为奇,而遏(音:饿,义:用力阻止)忽我之习练。当思胜者,何以胜,败者,何由败,强志不已,砥砺无穷,自然得其奥妙。古云:怯敌还是艺浅,善战必定技高,所谓艺高心胆大,信不谬也。


习拳小引


夫(语气词,等于“啊”!)文以处世,武以济危,文武而遂,犹如日月行天,而相需用,莫可偏废也。今观世家巨族,习文者,竟以武为匹夫之行,否而不亲。习武者,乃以文为迂腐之事,厌而不狎。甚至文武不习者,日慕钱毂,而惟利是图,不思全家之策,不想保身之计,游荡无节,骄懒自生,寻常间则扬扬自得,视为无上之乐,一旦事变,怆卒祸来意外,莫能解脱,束手待毙,是谁之过欤(音:于,义:语气词)?殊不知习文以和其性,潜消乖戾(音:力,义:暴恶)之心。学武以勤其体,间添御敌之艺。由是观之,习文而兼武者则成全材之用,游荡而至骄懒者,定遭凌辱之羞。所以侪(音:柴,义:同辈)辈中人,宜于正务之分,训诲子弟,习练身法,步法,手法,以坚肢体,使之心清、眼明、气聚,以养其心,演弄惯熟,进退利便,久而气力融合,筋骨坚固,不特其技可以制敌保身,抑且其术尤能却病强身,岂非有益之为哉?是(因此)古人文武兼全者良多(很多),由此耳。敬呈俚言(乡间土话),敢动尊听,高明君子,亦知名教中有此具数矣。


授受原因叙


夫拳之习,奚为(何为)而起乎?盖谓身体、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而具者也。经云:“战阵无勇,非孝也”,言以保身为孝耳。矧(音:审。意:况且)古圣帝、明王、仁人、孝子,莫不重其事,而尊其术。是以(因此)历代依武成名者,不一人,因人著能者,不一技,或有以弓矢、棍棒,或有以刀剑、戈矛。精其技而造其神,吾闻之矣,未闻有以拳传于世也。有之,乃宋太祖始创立长拳三十二势,遍打天下,莫之有敌,且卒能保身解危,籍登九五之位。(借此当了皇帝)若使太祖当时未习拳法,几被奸人所算矣,岂非习拳有益之一证哉?其术感发人心,其事脍炙人口。宝而传之,从而习之,不止一人。纷纷杂出,纭纭众生,逞奇献巧,各成一家,总而言之,无非防范保身而已,敢谓恃拳而残人乎?孰意凡俗不古,浇漓渐开,忘乎立拳之原,昧乎习拳之用,稍得其能,遂扬眉吐气,飞拳跃腿,横行村堂,视为无敌焉。嗟乎!其真无敌于人耶?殆未有真拳其人耳。所以,弱者受其欺,寡者被其害,富者遭其辱,贫者惧其怪,俾堂之人敢怒不敢言。甚而伤残手足,以危父母,岂非不孝之子耶?余罔窃自思曰,非拳无以保其身,非拳无以全其家,非拳无以锄其强,非拳无以除其暴,非拳无以免其辱,非拳无以止其害,是拳之益于人也,甚亲切而不可缓者哉。乃奋然而兴,锐然而往,专心从拳,盍有日矣。(练拳很长时间了)而其所以成此术者,虽予之僻性好武,亦家先人钟爱而致之也。
吾十有五而志于拳,三十而立,未尝私传一人,人亦不识予之能拳,隐而自乐,埋而不彰,若将终身焉。自庚辰秋(康熙三十九年,1700年,如果这年张30岁,则可知张生于康熙九年 1670年)糊口于歙南锦庭之里,里有长者荣佩兄,与其侄泰如者,颇亦好武。一日闲话,问及斯道,每以无真拳为对,予慨然叹曰,非无真拳,盖无真传耳。继出平生所学示之,荣老乃曰:不图为拳之至于斯也,存其形势与人同,而筋节与人异也。因命其子侄辈,从余学焉,三年有成。虽不能出众超群,略足以制胜却敌,虽不能建功立业,亦足以全家保身,虽不能尽忠尽孝,亦足以祛害除凶。固曰天命使然,实乃人事所致。俗以予为不肖,孰能必我之拳真乎?故传授必其人,既得其人,必授其真,世之秘而不传,传而不真者,皆先生之罪也。至于乡愚野夫,道听而途说,侮慢拳师,而卒误人子弟,噫,奚足道哉。
(焦按:可见,张氏拳,包括张鸣鸮编的老拳经,一直在张家内部秘密流传,康熙三十九年才公开授徒)


家传秘诀
(焦按:此题目亦可证明  张拳是家传)


学拳之要,总不外乎身、手、脚三部而已。人能悟出此法,习练成熟,打为一片,无分上下左右,不论拳枪棍射,莫不得心应手,何须别费神力,另起炉灶,而竟得其全器在,实是秘诀之家传也。向无书旨,祗耳提面命,在上智之人,心领神会,意以贯之。若中材以下之人,非朝诵夕讲,何能得以入其门?予不敢私其传,秘其诀,与我同志者,毋以妄言罪我,庶几有补于授受之益者乎。
诀曰:
刀对鞘直刺牵拳,手平肩下腰宜坚,头端面正眼勿闲,胸开背合体贵偏,两膝微弯偏齐下,后脚着力前脚悬,靠后三分休拜出,拽来送去势宜圆,左右两膀均匀练,根实指跷地莫研,势为坐马腿夹紧,形似开弓腰下先,还有一个真口诀,气下脐平小腹坚,练得熟时成一面,神清气爽快无边,此是呆立第一法,偏闪腾挪也要言,步踏梅花预偷半,横冲直撞要满填,不动犹如文士立,一发疾如箭离弦。


临场切要


眼要分明,认势、认手、认脚,身要圆活,宜侧、宜斜、宜正,手要健利,或披、或削、或冲,步要轻固,要刚、要准、若嶷(音:移,义:九嶷山,在湖南),腿能飞腾,能高、能低、能平,掌要快便,似雷、似电、似风。至于两相对敌,拳脚交攻,正是身心扰乱之际,必要凝神定性,放出生平所学,方无败北之羞也。若夫彼进我退,彼退我攻,彼急我缓,彼乱我静,又在暇时习练纯熟,临敌无忘,其自然神清气壮,不致手忙脚乱,如果快练认身,硬练活手,利练健步,坚练轻腿,重练飞掌,便饶他大声喝(喊也)我,我也不惊,任被狠手打来,我也不须迎,让他势过,略斜身步,双手轻舒必中。大凡对敌比拼,要在见隙而攻,乘虚而进,更欲胆大,为最总之百般诀窍。说与吾辈知音,诚然一语千金,宁不深信乎!


拳法备要


总诀歌曰:舒形在势袖填拳,掌按阴阳次第间,审势分明知躲闪,防身斜侧识正偏,进攻推托步偷半,插打搬拿学贵全,临场欲忌心手乱,闲居发奋读兹篇。


身法指要


头端面正手平分,直竖身腰腿护阴,斜立足分丁八字,势如跨马拽弓形,脚跟不浮其便稳,足指须跷摆掉灵,肘动脚跟同进退,肩投腰衬(音:趁,义:紧贴身)臀齐行,反伸复缩随舒卷,偏闪腾挪势势承,练习常如寡敌众,横冲直撞莫留停。


手法指要


撑拳托掌若风烟,劈砍抓拿势贵偏,牵来送去脚管硬,勾搬裹挽削披连,三盘内分须纯练,前后高低择打全,一日无间三年内,发手如雷山也颠。


步法指要


两膝微弯力自然,撑前箭后练成坚,之从顺闪腾挪便,玄迳斜出反回圈,翻复旋顾肩平硬,膝雄跟踹半勾臁,根落指悬神化用,轻浮坚固步中玄。


眼法指要


两眼睁睁若朗星,头端审势更分明,照前顾后疾如电,辗动周旋似转轮,觑定敌人身手脚,乘虚攻击快如神,临场对敌人难近,全在双眸练得清。


气法指要


紧闭牙关口莫开,口开气泄力何来,须分存气常充腹,贯通筋骨壮形骸,翻复回旋身辗动,煞手休将气放怀,终朝习练常如是,体坚胜似钢铁胎。


百法同源


道在师传学在专,其中奥妙最深玄,拳法千般习不尽,机关万种卒难言,总之熟锐能生巧,处处相承节节连,诸般器用成每势,一法疏通百法全。




道勿滥传,技戒轻施


费尽精神用尽心,百般砥砺跌成能,剪暴除奸方展开,恃强逆理莫欺人,秘授贤良济危困,休传邪妄害苍生,大道等闲若滥泄,须知九族尽遭刑。


张氏拳说
(这篇小序言可能是良轮写的)


天下之善拳者,不胜种种,何独为称我嶶郡张氏为最乎?亦有其说存焉,何也?盖诸家之拳,得一节而不全,会夫上而遗其下,右手力而左手虚,身虽雄而脚实弱,手忙步乱,肩突腰削,遵旧规而失传,守死法而自错,学模样而未真,摆架势以自诈,闲时跳跃,飞拳舞腿,习成一家之美观,对敌交锋,扭胸扯发,不免为古之笑谈;虽有快捷便利之手,而无轻浮坚固之脚,有进退偏闪之身,无筋节运气之学。惟横秋先生之拳,练一手,便全身之用,习一节,具众技之能,身法、手法、步法,一气呵成,左盘、右盘、中盘,如珠贯串,前后照应,上下紧密,脚进而身腰齐到,拳打而肘肩并入。手快、步稳、肩硬、腿雄,跌打抓拿,异名而一致,偏闪腾挪,适用而殊名。拳有取义,名非浪立,按天、地、人三才之数,贯时节候八九之分,操阴阳生杀之权,察动静虚实之情,审强弱多寡之理,寓奇正变化之神,出一手,而全身力至,偷半步,即遍身通雄,有硕锐坚刚之质,兼快利便捷之锋,有进退冲击之势,带偏闪腾挪之分,步若放长丈余,可以管跌,步若收短寸许,亦能变更,让中不让,不攻而攻,身步齐到,手腿共跟,形势相像,筋节不同,身法如山之重,手法如波之奔,脚法如弓若箭,行如虎探龙腾,势势相承,节节相生,此实拳家之妙,固非秘而不传,非传而不真,尤在强志不已,砥砺精纯之所成耳。奈何今之习拳者,心贪而学,功罕精而少成,病在速效,舍旧迎新,朝秦暮楚,心活无凭,不专习练,东索西寻,不务实绩,爱慕虚名,以此自娱,何能通神?拳法惟在于习练成熟也,是故一熟则便捷快利之锋,不求而自致,运用变化之功,不攻而自能,卷舒不觉,收放自如,造乎神者,方称为法,化乎壹者,始谓之拳。诚哉斯道,奥妙深玄,吾家传授,探本穷源,世人蒙昧,不识拳法有通化存神之用,稍一手脚活动,遂以为能,辄曰:我是张家拳云。


之玄步说


步用之玄,其法最妙,其理最微。何也?敌我相交,力有大小,技有高低,人有利钝,若不以偏闪斜侧之法应之,则力小技低者,受其制矣。余每深以为虑,因抉出步法二十四字,显示明白,庶使学者知其所从:
横斜、侧闪、进退、上直、反复、顺送、腾挪、偏正、长短、阔狭、高低、伸缩。
配成手法攻击:
冲挨、勾搬、披削、劈砍、提冲、捺挽、牵搂、抓拿、跌打、靠托、撞插。
总之以步为主,以手为用。盖我之步既出,偏闪斜侧,敌之手已落虚空矣,后插任我施为。右进左出,敌难把捉。若夫轻浮坚固,又在习练中之精微也。而勾管跪碍,又在运用中之神妙也。形势不同,理法原一,备述详言:总而分三角、梅玄、之玄之步焉。


步法图势见后:
梅玄  三角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松阳湖生活手机版|小黑屋|松阳湖生活 ( 湘ICP备17020836号-1 )

GMT+8, 2024-7-28 02:51 , Processed in 0.084460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 & Style Design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